去年2015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440.69億元,比2014年增長48.7%,創下“十二五”以來較高年度增幅,同時是電影票房歷史上突破400億元。中國電影票房僅用了一年時間,便從297億元爆發式增長一舉跨過400億元大關。其中,三、四線城市成為票房的主要貢獻力量,在2015年貢獻了36%的電影票房,成為電影票房增長不可忽視的新生力量。
根據前瞻產業研究發布的《》顯示,2012年到2015年前三季度,一線城市觀影人次份額由25%下降到18%,而二線及以下城市的觀影人次份額則從75%上升82%;2010-2014年,一二線城市平均觀影人次出現下滑,在2013年后開始趨穩,而三線及以下城市則呈現增長態勢。三四線城市的年輕群體對票房的拉動非常明顯,以去年票房超20億元的《捉妖記》為例,有近八成是來自于二線五線城市的觀影群體。
2010-2014年一二三線城市場平均觀影人次變化情況
資料來源: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
全國各大院線正加速在三四線城市的影院布局,根據上述報告顯示,2015年前三季度,79%的新建影院布局在三線及以下城市。與一二線城市相比,三四線城市活動相對較少,消費方式單一,院線渠道下影院建設得如火如荼,讓電影消費迅速成為文化消費的重要一員。隨著三四線城市院線不斷增加,其觀影人次將延續上升保持增長態勢,三四線城市的票房增速將大大超過一二線城市,發展前景被普通看好。
除了影院的大規模建設,片方在電影宣傳方面也同樣做出調整和改變,在三四線城市安排相關宣傳活動,提高小城市青年對影片的認知度,實施“農村包圍城市”的戰略,搶奪對電影票房貢獻巨大的小城市青年生力軍。
中國電影仍然處于快速上升階段,未來幾年仍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,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,到“十三五”結束,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規模有可能達到1000億元,超過北美成為全球靠前大票房市場。其中,三線及以下城市將為票房貢獻出絕大多數份額,其市場潛力能夠得以充分挖掘,國內院線將快速布局并搶占市場,未來三四線城市的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。